GOnewsletter

2018年10月

#话时代#“互联网下半场”
——灰犀牛来了,我们该怎么应对?

国庆节前夕,腾讯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这是腾讯在2012年以来的首次架构调整。架构调整的背后往往是战略意图的转变,这次调整标志着这家以C端产品创新见长的互联网巨头即将调转车头,重仓B端业务布局。 马化腾发声:“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略升级,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下半场”的说法其实由来已久。这是中国经济的一头灰犀牛,大家都知道迟早要来,但它尚在远处迟迟未来,人们似乎也看不清它的轮廓。 而如今腾讯的调整告诉我们,这头灰犀牛可能很快就要冲过来了。

为什么互联网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
从经济的宏观大势看,产业升级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下一个历史使命。从过去3年的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历史使命已逐步完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尤其服务消费开始起到了对GDP增长的稳健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似乎愈演愈烈。然而这场贸易之争的本质从来不是贸易本身,而是产业制衡。中国经济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互联网对各产业的再造升级。腾讯预见到,很快中国经济的大势将重回B端。

从企业的发展趋势看,流量稀释十余载,一切流量成红海。 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到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再到7亿用户的快手,3亿月活用户的拼多多。中国人口的注意力在不停被瓜分,流量不仅越来越贵,在被环境打磨多年后的人们的注意力,让流量如同高空的空气一般越来越稀薄。如今再要靠辛苦积攒的流量来变现,难度越来越大。

从发展的前提条件看,跨场景互联的基础形成。 数字时代的底层逻辑是:数据从业务的附属品转变成创造价值的关键资源。所以先要有大数据积累,再有数据互联、流动、闭环,再进而有智能算法构建起来。这套从数据到互联再到智能的逻辑顺序过去大多局限在某个单一的场景下。下一个阶段,我们很可能发现数据的互联从“单场景”变成“跨场景”,或称“万物互联”,或称“物联网”。 即将出现的5G网络将打破跨场景互联最关键的技术瓶颈。过去积累的一切数据,以及一切智能算法的衍生数据,都将成为跨场景互联的基础数据。

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大部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未开始,提升的空间巨大。大约10个月前,阿里收购零售巨头大润发。大润发并非一家失败的公司,恰恰相反,他几乎战胜了自己所有的行业竞争对手。一时间流传出那句著名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而时代为何抛弃胜利者呢?因为效率。数千年商业史的更替演进告诉我们答案。一切进化迭代的背后都是效率的跃迁,商业竞争最终是一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效率之争。 对比流量是杀得越来越红的一片红海,那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提升将会是一片蓝海。

产业互联网将带来哪些改变?
未来几年,智能设备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既包括汽车、家居设备等走向更智能化,也包括可能衍生出现的各种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都会生产出数据,因而数据积累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另一方面,数据开源协议将会催生出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生态。各行业内产生的数据得以跨越行业的边界相互流动。因数据安全而出现的各种法规(如欧洲的GDPR等)很难彻底改变数据开源的大势所趋。就如同我们当下看到部分发达国家的民族保护很难彻底扭转全球化的大势一样。换以历史的视角看,一切潮落都在为下一波的潮起打下更稳固的基础。

对企业来说,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呢?
行业的边界将被再次重塑。 回溯到工业革命的时代,行业划分由生产的效率决定,也就是规模效应,因而行业以产品或服务的品类来划分。随后或因产能过剩,或因服务痛点形成,供给效率不再是最重要的,有需求才重要。这种转变的态势逐步积蓄能量,然后随互联网时代到来而一次爆发,行业的边界由以产品划分演变成以产品的需求场景划分。因而,如今我们流行一种说法:最大的对手往往都是看不见的对手,他们根本不在原先的行业之内。滴滴和Uber颠覆了出租车业,支付宝颠覆了信用卡支付。这些突然切入战场的公司重塑了行业的边界,出现了“出行”、“支付”这些以需求场景来定义的行业。

任何行业的进化始终在“客户要的你没有”和“你给的客户不要”之间来回往返。而如今,随上一波消费互联网的预期塑造,客户的体验需求再次升级,行业的边界在未来很可能再次重塑。这一次行业边界的重塑很可能是从产品使用场景转向数据的使用场景。比如已经看得到苗头的出行与外卖,物流与电商,保险与医疗。这些可以公用数据的行业在未来必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很可能呈现出行业整合的趋势。

对个性化偏好的洞察比个性化需求还要重要。 随着上述的改变,未来不止客户主动提出的需求将被个性化地纪录下来。更大的进步将是客户并未主动提出,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察觉,但却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的偏好。比如,保险业可以通过对客户生活习惯的数据,不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与定价,更在第一时间找到未来的市场趋势和产品发展方向在哪里。再比如亚马逊最新提出的“前瞻智能物流”,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客户的潜在购买意图,在运送途中向客户推荐商品。对精密计算后仍存在的误判,给客户一定折扣,或直接作为礼物赠送给客户。偏好是一个比需求更大的宝藏。

企业原先的运营焦点将会移转。随着企业前端业务,中端运营和后端支持的数据被一脉打通,智能算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将会节省大量的岗位。原本经过多道不同岗位多道工序才能走完的流程,将因数据智能被大幅缩短。因而,由岗位和流程精简而创造出的空余人力与时间将被投入到原先并未得到重点关注的领域。比如上文的“前瞻智能物流”将会减少原先接单、派单链条上的人力。再比如麦肯锡的预测,未来因智能算法的出现,保险理赔岗将会减少70%-90%,理赔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将更聚焦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总而言之,原先耗费大量人力,依赖于繁琐流程的“主营业务”最可能被精简,也不再被作为焦点。进而让企业得以腾出空间去关注自己业务范畴前后左右的关联领域,甚至是自己的后市场。

我们如何为此做好准备?
✔运营端,不仅要打破老生常谈的部门协作壁垒,更要打破数据之壁垒。 只打破目前常常听到的部门协作的壁垒是不够的。以目前趋势看,更关键的是打破部门间数据的壁垒,让彼此的数据都拥有更多的触点。无论是把自己的团队变成跨部门某个系统所产生数据的用户,还是甚至去刻意创造跨部门项目,直接让自己的团队变成其他部门系统的使用者。只有让数据的触点增加,我们才能让数据释放更大潜能,为日后数据得以一脉贯穿企业全盘做好准备。

✔人才端,选才先于培养,打造人皆创客的组织。 一切变革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变革。未来的人才绝不能墨守成规,他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技术,善于创新和试错,利用数据和智能算法的辅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完成工作。 可以想象,这些特质大都很难被培养。因而数字时代,选对合适的人才比发展更为重要。相比消费互联网时代,跨场景互联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组织中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可能比从前更不明确。而充满不确定性又遍布着隐含机遇的环境,恰恰又是兼具嗅觉与魄力的创客最好的舞台。

✔文化端,组织应以文化变革先行,塑造支撑上述变化的土壤。 只要企业仍以组织为形态而存在,彼得·德鲁克的那句“文化会把战略当早餐吃掉”就仍然是重要的提醒。文化是变革得以生长的土壤,如果组织可以推崇和塑造开放、创新、跨界、敏捷、容错、自驱等等这些适宜产业互联网时代组织实现数字转型的文化,壁垒的突破才能随之应运而生。与之适配的人才才能在其中如鱼得水,无时不刻不被环境所激励。若如此,一切改变方才成为“顺势而为”。

作者:Billy Sun DDI资深产品经理
版面编辑:MR Guo
文中图片经Shutterstock授权使用

 

 

联系我们

华东区: 021 2329-5000       华北区: 010 6566-5526       华南区: 0755 8286-9600
官方网站:http://www.ddichina.cn
邮箱: customer.china@ddiworld.com
任何疑问,敬请联系电子杂志主编 杨欢 E-mail: ryan.yang@ddiworld.com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Inc., 1970-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Marks designated with © are trademarks of Development Dimensions International, Inc. and are regist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several in foreign jurisdictions.